
热点聚焦
01、32岁颠覆中心法则,37岁获诺贝尔奖,上周仍在发论文丨回顾大卫·巴尔的摩的科研生涯
2025 年 9 月 6 日,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因癌症相关并发症去世,享年 87 岁。大卫·巴尔的摩,生于 1938 年 3 月 7 日,32 岁时,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逆转录酶,这一发现颠覆了“中心法则”描述的细胞中遗传信息流动方向——DNA 到 RNA 再到 蛋白质。在逆转录病毒中遗传信息能够反向流动——逆转录酶能够将 RNA 反转录为 DNA。这一发现为他赢得了 197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02、FDA推出罕见病新规,打破传统药物审评框架
2025年9月3日,美国FDA发布了“罕见病证据原则” (Rare Disease Evidence Principles, RDEP),旨在打破传统药物审评框架,为罕见病创新疗法构建一个更灵活、更高效的审评路径。此举是继加速批准通道后,FDA在应对罕见病领域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方面的又一里程碑式举措。
03、突破,又一款罕见病AAV基因疗法12个月积极数据公布,有望26年获批上市
近日,在国际先天性代谢缺陷大会 (ICIEM2025) 上,Regenxbio公司公布其针对MPSⅡ的在研AAV基因疗法RGX-121 (clemidsogene lanparvovec) 在关键性I/II/III期CAMPSIITE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为明年的加速审批增添了重要砝码。
04、解锁“心病”密码:最大规模自然史研究为儿童遗传性心肌病AAV基因疗法带来新契机
近日,Tenaya公司在刚刚召开的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2025) 年会上公布了其针对MYBPC3相关HCM患者的MyClimb™自然史研究的中期数据。这是该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干预性研究,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不同基因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为后续AAV基因疗法 (TN-201) 的临床开发提供了关键的风险分层依据和潜在的替代终点。
05、三生制药双靶点 CAR-T药物获批临床
2025年9月4日,三生制药旗下的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三生”)宣布,其提交的“SA102-CAR-T注射液”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核中心(CDE)的正式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06、恒瑞医药子公司首款细胞药物获批临床
近日,恒瑞医药子公司上海瑞宏迪医药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首款细胞药物RGL-305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IND)已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默示许可,其适应症为恶性肿瘤。
创新突破
01、Nature | 张燕/侯仲刚合作揭示Cas9感知CRISPR RNA丰度以调控细菌适应性免疫记忆的形成
2025 年 9 月 3 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张燕教授和侯仲刚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Cas9 senses CRISPR RNA abundance to regulate CRISPR spacer acquisi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II-C型系统在免疫适应阶段的独特分子调控机制,拓展了对Cas9生物学功能的理解:首次发现apoCas9(未结合RNA状态)在适应阶段能显著提高spacer获取效率,推翻了长期以来认为 apoCas9无功能 的传统认知;ApoCas9与holoCas9(结合RNA状态)代表Cas9的两种不同分子状态,二者分工明确。ApoCas9促进spacer的高效获取,而holoCas9主要执行干扰功能;ApoCas9通过感知细胞内crRNA丰度,进行自我反馈调节获取spacer的效率—Cas9既是CRISPR RNA感应器,又是spacer获取效率调节器。该发现不仅修正了对Cas9功能的传统理解,也确立了“游离态”apoCas9在调节CRISPR免疫记忆形成中的核心地位,在CRISPR适应性这块,填补了重要空白。
02、Nat Biotechnol | AI辅助微同源模板设计,助力外源基因精准定向整合
近日,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Soeren S. Lienkamp实验室与比利时根特大学的Thomas Naert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Precise, predictable genome integrations by deep-learning-assisted design ofmicrohomology-based templates的论文。文章指出,外源基因在基因组中进行定向整合时,其整合区域的修复特征能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有效预测。研究者开发出一种新的AI辅助设计工具Pythia,并在此指导下设计出一种具有碱基对串联重复结构的修复臂,能够在确保阅读框稳定的前提下实现DNA精准整合。在包括人源细胞系、非洲爪蟾及成年小鼠大脑在内的多种模型系统中的实验证实,该策略可成功实现从增殖细胞到非分裂神经元等多种细胞类型中的精确基因整合。
03、Nat Commun丨陈旭/林天歆团队开发了靶向异常表达c-MYC并启动强效抗癌免疫效应的基因疗法,有望克服肿瘤异质性限制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旭/林天歆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Reprogramming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ith c-MYC-based gene circuit platform to enhance specific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精准识别c-MYC的人工基因回路 (cMSC),同时构建了一种基于外泌体的可定向编程细胞间信息交流的mRNA递送系统(Cell-to-Cell system,CtC),并开发多因子和抗体介导的强效免疫治疗,展示出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效果。因此首次提出一种可克服肿瘤异质性的高效肿瘤治疗策略。
04、颠覆司美格鲁肽?清华大学开发长寿CAR-T细胞,只需一针,长期防治肥胖和糖尿病
2025 年 8 月 29 日,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彭敏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GD2TIF cells as a platform for single-dose and long-term delivery of biologic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长寿命 CAR-T 细胞作为一种新型药物体内递送平台,该长寿命 CAR-T 细胞在动物模型中实现了肥胖和糖尿病治疗药物 GLP-1 的长期稳定递送,只需单次输入即可维持肥胖和糖尿病的长期缓解,为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提供了治愈的潜在可能性。
资本速递
01、股价大涨71%!融资84万美元,推进CAR-T临床试验
2025年9月1日,Hemogenyx Pharmaceuticals宣布,已通过发行可转换贷款票据成功筹集62万英镑(约84万美元),用于推进其CAR-T细胞疗法HG-CT-1针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试验。
02、23亿美元!一MNC终止细胞疗法合作
近日,吉利德科学公司旗下的Kite Pharma已终止与Shoreline Biosciences价值超过23亿美元的现货型细胞疗法研究合作。吉利德发言人向媒体证实,合作已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结束,而Shoreline方面尚未对此回应。事实上今年1月,Shoreline就已经裁撤了与该合作项目相关的员工,预示着合作可能面临变数。
关于派真
作为一家专注于AAV 技术十余年,深耕基因治疗领域的CRO&CDMO,派真生物可提供从载体设计、构建到 AAV、慢病毒和 mRNA 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卓越的运营管理和高标准的服务交付,我们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CMC解决方案,包括从早期概念验证、成药性评估到IIT、IND及BLA的各个阶段。
凭借我们独立知识产权的π-alphaTM 293 细胞AAV高产技术平台,我们能将AAV产量提高多至10倍,每批次产量可达1×10¹⁷vg,以满足多样化的商业化和临床项目需求。此外,我们定制化的mRNA和脂质纳米颗粒(LNP)产品及服务覆盖药物和疫苗开发的各个阶段,从研发到符合GMP的生产,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