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是一种基于逆转录病毒的病毒载体系统,常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中的基因递送。慢病毒载体常用HIV-1的基因组为基础,通过改造使其不具有复制性,从而确保安全性。慢病毒的包装和细胞侵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慢病毒包装机制

准备质粒:慢病毒包装通常需要三种质粒:

  • 转移质粒(Transfer plasmid):携带目标基因以及相关的启动子和报告基因(如GFP或mCherry)。
  • 包装质粒(Packaging plasmid):提供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酶(如Gag、Pol)。
  • 包膜质粒(Envelope plasmid):提供包膜蛋白(通常是VSV-G)。

细胞转染:使用HEK293T或HEK293FT等细胞系,培养至合适的细胞密度(通常为70-80%),然后将质粒与转染试剂混合,按照一定比例共转染到细胞中。

培养细胞并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后24小时更换培养基以减少细胞死亡,48小时和72小时分别收集细胞上清,离心去除细胞碎片。

病毒滴度检测(可选):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如GFP)的表达,或者用QPCR或ELISA检测病毒载量。

保存和使用病毒:收集的病毒可以在4℃短期保存,或-80℃长期保存。使用前可以进行稀释,并直接用于靶细胞感染。

 

2. 侵染机制

慢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识别与结合:慢病毒包膜蛋白(如VSV-G)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VSV-G蛋白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能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细胞。

膜融合和内化:结合后,病毒进入靶细胞,有时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胞内。随后,病毒与内体膜融合,释放病毒核衣壳到细胞质。

逆转录:病毒RNA基因组在细胞质中被逆转录成双链DNA,这是由病毒自带的逆转录酶完成的。

核内转运与整合:逆转录生成的双链DNA在整合酶的帮助下进入细胞核并随机插入宿主基因组中,实现外源基因的长期表达。

基因表达:整合后的基因被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

 

3. 稳定表达

由于慢病毒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实现稳定、长期的基因表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疾病模型的建立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