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慢病毒(Lentivirus)是基因功能研究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实现稳定过表达。实验中需要合理设计对照以排除非特异性效应,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以下是关于过表达慢病毒及其对照的关键点:

一、过表达慢病毒实验设计

  1. 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
    • 目的基因克隆:将靶基因插入慢病毒载体(如pLVX、pCDH等),通常使用强启动子(如CMV、EF1α)驱动表达。
    • 标记基因:多数载体携带荧光标记(如GFP、mCherry)或抗性基因(如Puromycin),便于感染后筛选。
    • 病毒包装:将重组质粒与包装质粒(如psPAX2、pMD2.G)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并测定滴度(TU/mL)。
  2. 实验分组
    • 实验组:感染携带目的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
    • 阴性对照组:感染空载体病毒(不含目的基因,仅含标记基因)。
    • 空白对照组:未感染病毒的细胞,或仅添加病毒培养基的mock处理。

二、对照设计的关键作用

  1. 阴性对照(空载体对照)
    • 目的:排除病毒载体、标记基因或转染过程对细胞的非特异性影响。
    • 验证内容:确认表型变化由目的基因过表达引起,而非病毒或载体本身。
  2. 空白对照(未感染组)
    • 目的:评估病毒感染对细胞活力、增殖或基础功能的潜在影响。
    • 验证内容:确保实验组的变化与病毒感染无关。
  3. 阳性对照(可选)
    • 使用已知功能的基因(如促凋亡基因Bax)验证病毒系统有效性。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病毒滴度匹配
    • 实验组与阴性对照需使用相同滴度的病毒,避免因病毒浓度差异导致结果偏差。
  2. 感染条件优化
    • 预实验确定最佳MOI(感染复数),避免因病毒过量导致的细胞毒性。
  3. 表达验证
    • 感染后通过qPCR、Western Blot或荧光检测确认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4. 生物学重复
    • 每组至少设置3次生物学重复,确保结果可重复性。
  5. 生物安全
    • 慢病毒属于BSL-2级病原体,需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废弃物需灭活处理。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 感染效率低
    • 提高MOI、使用Polybrene(4-8 μg/mL)增强病毒感染效率。
  2. 目的基因表达不足
    • 检查启动子是否适合靶细胞(如EF1α在部分细胞中活性较低)。
    • 确认病毒滴度是否足够(建议≥1×10^6 TU/mL)。
  3. 细胞毒性明显
    • 降低MOI,缩短病毒感染时间(如换液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