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2和AAV9是两种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的血清型,尽管它们同属于AAV家族,但它们在体内外的特性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关键区别:

1. 组织靶向性(Tropism)

  • AAV2:主要靶向肝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AAV2是最早被广泛研究的AAV血清型之一,但它的组织靶向性相对较窄。
  • AAV9:具有广泛的组织靶向性,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显著的跨血脑屏障能力,可以更好地传递基因至脑、脊髓和心脏等组织。这使得AAV9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治疗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2. 跨血脑屏障的能力

  • AAV2:对血脑屏障的穿透性较差,通常无法有效传递基因至中枢神经系统,除非通过直接注射到脑部或脊髓。
  • AAV9:具有良好的跨血脑屏障能力,即便通过全身注射,AAV9也能有效地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

 

3. 免疫反应

  • AAV2:由于是研究时间较久的血清型之一,很多人体内已经存在对AAV2的中和抗体,特别是那些已经暴露于野生型AAV的人群。因此,使用AAV2可能会导致较强的免疫反应,影响基因治疗效果。
  • AAV9:相较于AAV2,人群中自然存在的对AAV9的中和抗体较少,因此免疫逃逸能力可能更强。但随着AAV9的广泛应用,可能也会逐渐产生更多的免疫问题。

 

4. 基因表达效率

  • AAV2:在某些特定细胞类型中基因表达效率较高,但总体而言效率较低,尤其是当靶向神经系统时。
  • AAV9:通常在多个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效率高,尤其在神经系统和心脏中具有优势。

 

5. 应用领域

  • AAV2:由于其靶向性和免疫特性,主要用于肌肉、肝脏和部分眼部疾病的基因治疗。
  • AAV9: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中使用更广泛,特别适用于那些需要全身给药且希望病毒能够进入脑部的治疗。

 

AAV2和AAV9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靶向性、跨血脑屏障的能力和免疫反应。AAV2适合在较有限的组织内进行基因治疗,而AAV9由于其广泛的靶向能力和更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中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