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对ClinicalTrail.gov进行检索,据统计,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AAV相关试验已达到了328项,并主要集中在以下7大适应症。(详细数据汇总信息参见文末附表)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血友病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以及因子XI缺乏症。前两者为性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血友病属于罕见病类型,其发病率血友病A最多,1:5000,占比85%,血友病B发病率为1:20000,占比15%。
目前血友病A的临床在研项目17项,其中已公布处于I、II期临床的有10项;进入III期的临床项目PF-07055480,是用来评价利用重组AAV2/6递送VIII因子治疗成人中至重度血友病A疗效和安全性的项目,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NOW Physical Therapy公司开展进行。
血友病 B临床在研项目25项,其中已公布处于I、II期的有17项,进入III期临床一项,利用AAV8递送hFIX19,该试验项目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行。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在老年人中是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迄今为止,PD的病因仍不清楚,1997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Mihael H.Polymeropoulos及同事,研究中发现家族遗传性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在表达α-synuclein蛋白的基因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进一步对黑质细胞路易体形成机制的研究,为帕金森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左旋多巴是治疗PD的有效药物和金指标。AADC芳香酸脱羧酶,是多巴胺合成的关键酶,负责左旋多巴向多巴胺转化,作为DA的前体可穿透血脑屏障。目前临床上希望用基因治疗的方式将AADC递送至神经系统来达到治疗效果。Clinical trial上显示,有16项相关临床研究,大部分处于临床I期,部分处于临床II期阶段。其中加利福利亚大学对此疾病承担的临床研究项目就多达6项。
阿尔兹海默症
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还有阿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AD的病因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多号染色体上存在异常基因位点,这些受累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别为:β淀粉样蛋白(β-AP)、载脂蛋白E(ApoE),早老蛋白-1(PS-1)和早老蛋白2(PS-2)。这些基因的突变和多肽性改变与AD发病有关。
目前临床上用基因治疗的方式进行研究的项目有4项,美国Ohio State University所采用的方法是用AAV2递送BDMF基因,而Colombia IPS Arcasalud SAS所进行AAV-hTERT基因治疗AD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试验目前尚处于I期阶段。其他两项临床试验也均处于临床I期。
无脉络膜症
无脉络膜症(Choroideremia),是双眼进行性发病,自幼夜盲,弥漫性全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及RPE萎缩,最后脉络膜完全消失。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但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中发现有巨噬细胞吞噬色素和光感受器外节,在吞噬的色素中有关蛋白质可能因子过敏反应,使脉络膜间质崩溃,Bruch膜和血管消失,脉络膜发生全层萎缩。目前进行的无脉络膜症临床试验有10项,其中洛杉矶研究所的两项相关研究已进入临床III期,均是针对BIIB111治疗脉络膜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杜氏肌营养不良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简称DMD),是九种主要类型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全球大约每3600到6000名新生男婴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病,该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目前DMD尚无可靠有效的根治方法,目前仅能依靠相关的药物和疗法来来延缓症状,例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帮助儿童阶段的病人保持肌肉力量,同时帮助他们保持行走能力。此外,外显子51跳跃疗法,由Sarepta治疗公司研发,于2016年9月被美国药监局获批,是美国第一个获批的罕见病基因治疗药物。目前有9项DMD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中6项处于临床I、II期,其他3项尚未披露。
先天性黑蒙
先天性黑蒙症(Leber’s s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发生最早、最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出生时或出生后一年内双眼视锥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导致婴幼儿先天性盲。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有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同类型先天性黑蒙症。例如导致先天性黑蒙症2型的RPE65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黑蒙症10型的CEP290基因突变。据笔者统计,LCA临床相关研究有5项正在进行,截至目前在费城儿童医院和马萨诸塞州医学院进行的研究已进入临床II期阶段。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突变所引起的主要累及眼底,属于一种母系遗传性的视神经退行性病变,该病较为罕见,存在外显子不全的特点,线粒体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能不发病。LHON男女患者比例大致为5:1,发病年龄通常为15~35岁。常见的LHON线粒体原发突变位点为11778G>A、3460G>A和14484T>C,上述三个基因突变位点占所有LHON突变位点的90%以上。截至目前临床项目有7项正在进行,其中有两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oheny眼科中心进行,均已进入临床III期阶段的研究。
小结
随着AAV基因治疗相关的临床数据逐渐公开展示,AAV基因治疗的应用范围不再限制于罕见疾病范畴,已延展至眼科、神经、心血管等常见疾病。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临床研究项目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AAV基因治疗药物有望获批上市,这无疑会给更多的疾病患者带来希望,不仅提供了生存保障,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AAV基因治疗更加普及,让老百姓用得起基因治疗,指日可待。
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