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左侧联系我们
文献解读


文献分享丨碱基编辑进入“迷你时代”,杨辉团队开发出基于Cas9祖先IscB的微型碱基编辑器

在过去十年里,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成功应用放到了人体临床试验中已治疗遗传疾病和癌症。与此同时,全世界的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挖掘新的具有基因编辑潜力的新工具,以解决现有基因编辑工具尺寸太大难以被单个AAV载体递送的问题。 2021年9月,张锋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论文【1】,发现了一类广泛的转座子编码的RNA引导核酸酶,并将其命名为OMEGA系统(包括IscB、IsrB、Tnp8),它们同样使用一段RNA(ωRNA)来指导切割DNA双链。  ...

了解更多

文献分享丨陈正一团队首次通过AAV基因治疗恢复遗传性耳聋老年小鼠听力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是最常见的感觉缺陷障碍之一,影响着全世界超过5%的人口(约4.66亿人),其中3400万是儿童。听力损失还与社会孤立的增加以及患痴呆症和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预计到2050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受到听力损失的折磨,听力损失造成了社会和情感上的缺失,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经济负担。虽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目前还没有可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或预防遗传性听力损失。这促使科学家们尝试开发基于基因治疗的听力损失解决方案。...

了解更多

文献分享丨我国学者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新型致病基因突变-上海APP突变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类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且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增长,老年化社会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预计到2050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增加至1.5亿以上。  ...

了解更多

文献分享丨刘如谦团队开发双AAV载体,首次实现体内多器官高效先导编辑

2019年10月21日,刘如谦团队在 Nature 发表论文【2】,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精准基因编辑工具——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无需依赖DNA模板便可有效实现所有12种单碱基的自由转换,而且还能有效实现多碱基的精准插入与删除。该工具“理论上可以修复75000种已知致病性人类遗传变异的89%”。   此后几年时间里,全世界各地数百个实验室纷纷证实了先导编辑的强大性,刘如谦也围绕该技术创建了新公司 Prime Medicine,该公司于2022年10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先导编辑(Prime...

了解更多

文献分享丨杨辉团队开发出高活性、靶向范围广且高保真的CRISPR-Cas12f系统

CRISPR-Cas系统因其简便性及高效性,已被广泛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遗传疾病治疗及作物性状改良等领域。作为抵御细菌病毒和外源遗传物质侵入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细菌及部分巨噬菌体在亿万年的适应性进化中发展出许多不同的CRISPR-Cas系统,目前已发现超过30种不同的亚型。   II型CRISPR-Cas9和V-A型CRISPR-Cas12a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两种CRISPR-Cas系统。但是,Cas9和Cas12a蛋白较大(>1200氨基酸),大小超过AAV递送系统的包装极限,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体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了解更多

优化gRNA,创造出更安全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通过研究感兴趣的基因,以及编辑疾病相关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在这项技术中,Cas9核酸酶与向导RNA(gRNA)一起被递送到细胞中,gRNA引导Cas9核酸酶到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通过Cas9核酸酶切割基因组,造成DNA双链断裂,进而实现基因的敲除或添加。   然而,这一过程可能产生一些潜在副作用,包括导致不必要的基因突变和毒性。因此,需要一种新技术来减少CRISPR-Cas9基因编辑过程中的这些副作用,以提高其在工业和医学上的实用性。  ...

了解更多

Cell:单碱基编辑技术,成功修复重症免疫缺陷的基因突变,恢复T细胞产生

CD3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CD3δ-SCID)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遗传性免疫缺陷疾病,由CD3δ基因的C→T单碱基突变所致,这一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CD3δ蛋白的翻译被提前终止,而CD3δ蛋白是血液干细胞正常发育为T细胞所必需的。 患有CD3δ-SCID的婴儿缺乏T细胞,因此在出生后无法抵抗感染,如果不治疗,他们通常在出生后两年内死亡。目前,骨髓移植是治疗这种疾病的唯一可行的方法,但众所周知,骨髓配型非常困难,而且骨髓移植这一过程对于CD3δ-SCID婴儿来说也充满风险。 2023年3月20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onald...

了解更多

跟着高分文献学习AAV基因治疗研究神经疾病新思路

近年来,基因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转化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AAV是基因治疗最重要的一种递送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体内研究,比如,将携带有特定基因序列的AAV注射至动物体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增强、基因沉默或基因编辑。今天,小派就借近期客户新发表的一篇文献和大家聊一聊AAV基因治疗研究神经疾病的新思路。...

了解更多

中山大学舒跃龙团队利用AAV递送ACE2功能域,广泛阻断新冠突变株感染,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均有效

COVID-19大流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了两年多,造成了数亿人感染和数百万人死亡。随着感染人群的增多,如今的新冠病毒已积累了大量的变异,演化为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等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突变株。 近日,海南三亚的新冠疫情引发广泛关注,而引起本次疫情的病毒株为奥密克戎BA.5.1.3变异株,为我国首次报道。这种新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等特点,防控难度较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