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01、AAV基因疗法LX2020获FDA快速通道指定及孤儿药称号
2023年12月18日,Lexeo Therapeutics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LX2020快速通道和孤儿药资格认定。LX2020是该公司基于AAVrh10的基因治疗候选药物,旨在通过静脉注射将功能性PKP2基因递送到心肌细胞,用于治疗由PKP2基因突变导致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
02、罕见病基因疗法的曲折之路:从uniqure的AAV数据更新出发
2023年12月19日,UNIQURE宣布了AMT-130基因疗法治疗亨廷顿舞蹈症(HD)的最新I/II中期数据,可稳定亨廷顿病患者的症状。该临床试验正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招募了39名患者并进行长达30个月的随访。AMT-130受试者在运动技能、功能独立性和综合评分的评估中观察到改善的趋势。并且,AMT-130在低剂量和高剂量下仍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神经元退化和疾病进展的测量指标NfL(神经丝轻链蛋白)均进一步下降。未来将继续跟踪这些患者,并期待明年启动监管互动。
03、纽福斯AAV基因疗法NFS-01治疗的阿根廷LHON-ND4患者的5年随访
近日,第二届LHON国际论坛成功举办,会议邀请了国际著名神经眼科专家Nancy Newman, Patrick Yu-Wai-Man等主持和讲课。会上,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Marcela Ciccioli教授介绍了“接受NFS-01(NR082.商品名:纽惟佳®)治疗的阿根廷LHON-ND4患者的5年随访结果”。Ciccioli教授在对这些患者的跟踪随访中发现,10名患者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视力提升。在完成了5年随访的9位患者中,6人给药眼视力改善显著,均超过0.3LogMAR,且5年间一直保持了视力的获益,学习和生活质量获得了根本性的改善。
04、辉大基因再获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证:新型DNA编辑疗法HG302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2023年12月19日,辉大基因今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HG302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RPDD),HG302是一种全新的CRISPR-Cas12 DNA编辑疗法,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DMD是一种致命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影响男孩,全球每5000名男婴中约有1人患有DMD。这也是辉大基因继HG004和HG204之后,第三个被授予RPDD的项目。
05、本导基因全球首款体内基因编辑抗病毒药物BD111一期临床试验初显安全性
近日,上海本导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BD111体内基因编辑治疗药物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著名角膜病专家陈蔚教授和马慧香教授团队顺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首例“复发性1型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型角膜炎”受试者给药,经过一个月初步临床观察和评估,截至目前,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反应良好。
此次阶段性成果说明本导基因在有望实现根治单纯疱疹病毒型角膜炎(HSK)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是BD111注射液临床试验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全球首个采用CRISPR体内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06、尧唐生物体内基因编辑药物YOLT-201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近日,尧唐(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创新体内基因编辑药物YOLT-201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该药针对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
07、禾沐基因公司基因治疗药物HGI-001IND获批
2023年12月19日,深圳市禾沐基因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禾沐基因)自主研发的HGI-001注射液成功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该产品的适应症是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受理号:CXSL2300659)。
08、世界首款眼科基因治疗药物获批在海南博鳌何氏眼科医院临床应用
近日,作为进口临床急需药品,世界上首款眼科基因治疗药物Luxturna(路可视特纳)获批在海南博鳌何氏眼科医院进行临床应用,相关手术器械的进口也同时获批。据了解,路可视特纳适用于治疗已确认由RPE65双等位基因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伴视力下降、且具有足够存活视网膜细胞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09、达冕生物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疗法疫苗RV-1770获FDA新药临床试验批准
近日,圣诺医药(股份代号:2257.HK)(“本公司”,连同其附属公司,统称“Sirnaomics”“Sirnaomics Ltd.”或“本集团”)宣布其子公司RNAimmune, Inc.(“达冕生物”),一家专注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和治疗的领先生物技术公司,针对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创新型mRNA疫苗RV-1770临床试验申请(IND)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拟开展一期临床研究试验。
10、《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公布,解除对CRISPR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出口限制
2023年12月21日,商务部、科技部发布2023年第57号公告,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与2022年12月30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征求公众意见版)》相比,正式版《目录》有了重大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项限制出口技术的删除——“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此外,禁止出口技术中关于“用于人的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控制要点也进行了修改,调整为“对人体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这些变化将为中国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01、Nature子刊:AAV基因治疗遗传性心脏病,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近日,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上发表了题为: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AV-mediated restoration of PKP2 in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腺相关病毒(AAV)递送的PKP2基因治疗,为遗传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该疗法将于2024年在美国开展多项临床试验。
02、福建医科大: 超小CRISPR-Cas12f1治疗DMD取得临床前进展!
福建医科大学王柠教授和上海辉大基因杨辉教授合作的一篇有关探索利用超小型CRISPR-Cas12f1基因编辑器进行DMD治疗的研究进展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期刊发表。
该研究利用AAV9病毒递送enOsCas12f1基因编辑器,对人源DMD疾病小鼠模型3-周龄时进行肌肉注射AAV9.
03、中山大学邓文斌课题组LNP-mRN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促进髓鞘再生
2023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药学院邓文斌教授课题组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单位在期刊Acta Biomater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pecific delivery of lipi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Olig2 synthetically modified messenger RNA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采用了靶向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表达Olig2的修饰后mRNA(C-Olig2)实现体内Olig2蛋白的过表达,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髓鞘再生。
资本速递
01、超4亿美元!强生购买眼病AAV基因疗法Bota-vec
近日,MeiraGTx宣布强生以高达4.15 亿美元购买其治疗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P)的基因疗法botaretigene sparoparvovec(bota-vec,以前称为 AAV-RPGR)。
MeiraGTx将获得 1.3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bota-vec 在美国和欧盟首次商业销售以及制造技术转让后获得高达 2.85 亿美元额外资金。
02、基因编辑初创公司获2.13亿美元风投,开发突破性新技术
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更精确的基因编辑方法,如“base”和“prime”编辑,这些方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此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进行临时或更微妙的基因改变。
Tome Biosciences正是其中之一,这家初创公司刚刚于上周二获得了2.1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用以开发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并期待该技术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XWYaUIgcqkCicwaquyUOdw
2.https://mp.weixin.qq.com/s/CsJ8Clf7J6qTZs7RnC99hA
3.hhttps://mp.weixin.qq.com/s/s45RHzg9wA4peT5fyr3D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