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小规模质粒提取(通常称为小提)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一般用于快速获取用于日常实验的质粒DNA。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说明小规模质粒提取的基本步骤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小规模质粒DNA提取的操作步骤:
细菌培养:通常以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在LB培养基中培养带有目标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
菌液收集:在8-16小时的摇床培养后,收集1.5-5mL的细菌培养液。
细菌沉淀:通过高速离心将细菌沉淀下来并丢弃上清。
裂解细菌:使用含有强碱和去垢剂的裂解缓冲液使细菌裂解来释放质粒DNA。
中和:通过添加酸性中和液,形成沉淀,同时有助于质粒DNA的解离。
清除细胞碎片和沉淀物:经离心后,将含有质粒DNA的上清慎重地转移到新的离心管。
质粒DNA提取:依据所使用的小提试剂盒,可能是添加结合缓冲液后通过硅胶柱或磁珠来吸附质粒DNA。
洗涤:使用洗涤液清洗列中的非特异性绑定物。
质粒DNA洗脱:使用低盐洗脱液释放硅胶或磁珠上的质粒DNA,收集洗脱的DNA。
注意事项:
温和搅动:在添加裂解缓冲液后轻轻混匀以避免剪断质粒DNA。
避免过度裂解:严格控制裂解时间,过度裂解可能会导致基因组DNA污染。
精确的中和:保证中和缓冲液的充分混合以避免残留的裂解液影响后续步骤。
温柔转移上清:在吸取上清时避免扰动沉淀物,以免杂质污染。
遵循洗涤步骤:适当的洗涤可以去除离子和蛋白质,提高DNA纯度。
检查DNA质量:通过凝胶电泳检查提取出的DNA大小和浓度,确认无意料之外的降解或污染。
储存:避免重复冻融,因为这会导致DNA降解。小提质粒DNA可在-20°C条件下保存。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规范操作小规模质粒DNA提取,并最大程度地确保获得的质粒DNA质量满足实验需求。实验者还需要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使用有核酸酶污染的试剂或工具,从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