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载体是一种基因工程工具,常用于基因过表达或基因敲低的实验。其实现基因过表达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和机制:
1. 载体设计与基因插入
目的基因克隆:将目标基因(需要过表达的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载体的基因表达框架中,通常与一个强启动子(如 CMV、EF1α 或 Ubiquitin 启动子)相连,确保高效转录。
荧光标记/筛选基因:常添加荧光蛋白(如 GFP 或 RFP)或抗性基因(如 puromycin 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方便监测感染效率。
2. 慢病毒载体的包装
包装系统:慢病毒载体通常分为三组功能元件:
载体质粒:携带目的基因、启动子、以及用于整合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包装质粒:编码病毒结构蛋白(如 gag、pol)。
包膜质粒:编码病毒外膜蛋白(如 VSV-G),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
在包装细胞(如 HEK293T 细胞)中共转染这些质粒,包装出携带目的基因的功能慢病毒颗粒。
3. 病毒感染与基因整合
感染宿主细胞:慢病毒通过其包膜蛋白(如 VSV-G)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完成病毒颗粒的内吞。
逆转录与整合:
慢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其 RNA 基因组在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作用生成双链 DNA。
双链 DNA 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持续表达:整合后的目的基因可随着宿主细胞基因组复制和转录持续表达,达到稳定过表达的效果。
4. 基因过表达的效果
启动子驱动高效表达:强启动子能够驱动目标基因的高水平表达。
稳定表达:由于基因已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目的基因能够长期稳定表达,即使宿主细胞分裂。
优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