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病毒、慢病毒和腺病毒在基因治疗中各有特点,以下是它们基本特性的对比:

特性 AAV(腺相关病毒) 慢病毒 腺病毒
病毒科属 细小病毒科(依赖辅助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 腺病毒科
基因组类型 单链DNA(ssDNA) 单链RNA(ssRNA) 双链DNA(dsDNA)
复制依赖性 需辅助病毒(如腺病毒) 自主复制(无需辅助病毒) 自主复制
载体容量 小(约4.5 kb) 中等(8-10 kb) 大(8-36 kb,部分改造后更大)
免疫原性 低(外壳蛋白免疫原性弱,适合体内治疗) 中等(可能引发免疫反应,但低于腺病毒) 高(易引发强烈先天及适应性免疫反应)
整合特性 通常以游离体存在,偶见定点整合(人类19号染色体) 随机整合至宿主基因组(潜在插入突变风险) 不整合,以游离体形式存在
表达持续时间 长期(数月至数年,适用于非分裂细胞) 长期(整合后随宿主基因组稳定表达) 短期(数周,因免疫清除或细胞分裂丢失)
宿主细胞类型 非分裂细胞(如神经元、肌肉、肝脏细胞) 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均有效 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偏好上皮、肝脏、肺等组织)
主要应用领域 体内基因治疗(眼科疾病、血友病、神经系统疾病) 体外基因治疗(CAR-T、造血干细胞修饰) 疫苗开发、短期高表达需求(如癌症治疗)

 

关键区别总结

1.基因组与整合机制

AAV和腺病毒以游离体形式存在,但AAV可能偶发定点整合;慢病毒通过随机整合实现长期表达,但存在插入突变风险。

腺病毒的双链DNA无需整合,但易被免疫系统快速清除。

2.免疫原性与适用性

AAV免疫原性最低,适合长期体内治疗;腺病毒因高免疫原性,常用于疫苗或短期治疗;慢病毒平衡了免疫原性和整合能力,适合体外修饰。

3.载体容量与应用场景

腺病毒携带大片段基因的能力最强,适合复杂基因或多基因传递;AAV因容量限制需优化基因设计;慢病毒适用于中等大小基因的稳定整合。

4.细胞类型与表达时间

AAV在非分裂细胞中效果显著,慢病毒适用于各类细胞,腺病毒则依赖组织特异性感染(如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