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介导的基因敲低(Gene Knockdown)和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两种不同的基因调控技术,它们在原理、实现方式和应用目的上存在显著区别。以下是两者的详细对比:
1. 基本原理
基因敲低(Gene Knockdown):
原理:通过RNA干扰(RNAi)机制,利用小分子RNA(如shRNA或siRNA)特异性降解目标基因的mRNA,从而降低其蛋白表达水平。
机制:shRNA或siRNA与目标mRNA结合,抑制目标基因的mRNA转录或翻译,从而降低其表达水平,但不会完全删除基因序列。
特点:通常是部分抑制基因表达,而不是完全消除。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
原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技术,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发生插入/缺失突变(Indel),导致目标基因的功能完全丧失。
机制:CRISPR/Cas9系统通过引导RNA(gRNA)靶向目标基因的DNA序列,Cas9酶切割DNA,导致双链断裂(DSB),随后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重组修复(HDR)机制修复断裂,从而引入突变或删除目标基因。
特点:通常是完全消除基因功能。
2. 实现方式
基因敲低:
使用AAV载体携带shRNA或siRNA序列,感染目标细胞或组织。
适用于需要可逆性或部分抑制基因表达的场景。
基因敲除:
使用AAV载体携带CRISPR/Cas9系统(包括Cas9酶和gRNA)。
可通过设计多个gRNA靶向多个位点,实现更彻底的基因破坏。
适用于需要永久性消除基因功能的场景。
3. 效果对比
基因敲低:基因表达水平部分下降,但可能仍有一定残留功能。
基因敲除:基因在基因组层面被破坏,完全丧失功能。
4. 可逆性
基因敲低:通常是可逆的,一旦shRNA/miRNA停止表达,基因表达可能恢复。
基因敲除:通常是不可逆的,除非采用基因修复手段。
5. 应用场景
基因敲低:
研究基因功能,特别是对于致死基因的功能研究
模拟人类疾病(如某些癌症的部分基因沉默)
用于基因治疗(如降低突变基因的表达)
基因敲除:
完全阻断基因功能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
构建疾病模型
治疗遗传疾病(如去除致病基因)
6. 稳定性
AAV 介导的基因敲低:AAV通常不会整合到基因组,shRNA表达水平可能随时间下降。
AAV 介导的基因敲除:如果AAV表达CRISPR/Cas9,可能会引起永久性基因突变,但AAV本身不整合到基因组,Cas9 可能仅在短时间内表达。
7. 安全性
基因敲低:由于不是永久性改变,相对较安全,但可能存在脱靶效应。
基因敲除:CRISPR/Cas9 可能引起脱靶编辑,影响基因组稳定性,需谨慎评估。
8.对比表
基因敲低(Knockdown) | 基因敲除(Knockout) | |
作用水平 | RNA | DNA |
方法 | shRNA、miRNA | CRISPR/Cas9、TALENs等 |
表达影响 | 降低基因表达 | 完全失活基因 |
可逆性 | 可逆 | 不可逆 |
稳定性 | 可能随时间下降 | 永久突变 |
安全性 | 相对较安全 | 可能有脱靶效应 |
应用 | 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 | 疾病模型、遗传病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