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悉尼科技大学(UTS)宣布将联合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共同开发用于尿路感染的mRNA疫苗。据悉,该项目已获得联邦政府医学研究未来基金(MRFF)180万澳元(约合900万人民币)的资金赞助。

尿路感染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重大健康挑战,对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支出产生惊人影响,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女性和二十分之一的男性可能在其一生中患有尿路感染。每年约有250,000名澳大利亚人患上尿路感染,而全球约有1.5亿人受到影响。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最常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5%,其次为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属等。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随着相关致病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持续上升,尿路感染变得越来越难治疗,并且易发展为复发性感染。

UTS微生物学和感染研究所副所长、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Iain Duggin副教授表示:“UTI是门诊接收病人和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需要长时间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尿路感染风险,并且越来越难以用抗生素成功治疗。下尿路(主要是膀胱)的反复感染对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大大增加了肾脏和血液感染的风险,导致慢性肾脏或泌尿道疾病,甚至发展为致命疾病。”

美国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最小化抗菌素耐药性任务负责人Branwen Morgan教授表示:“mRNA技术是一种开发细菌疫苗的新方法,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创建简化和高效的开发流程来节省时间和金钱。之所以选择mRNA技术,是因为其在引发针对细菌的免疫反应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这些细菌已显示出对传统疫苗策略的抵抗力。

针对耐药病原体的疫苗是减少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任务的优先事项之一。设计和制造人类和动物疫苗的许多考虑因素是相同的。更广泛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加速AMR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施,并增加公共和私人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投资,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管线已经无法跟上临床需求。

悉尼科技大学微生物学与感染研究所所长、该项目的联合负责人Garry Myers教授表示:“该项目的合作将涵盖研究、制造和临床试验,反映了迅速推进尿路感染干预措施的共同努力。我们共同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可以满足从疫苗配方设计到免疫反应的测试,以及它们在预防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方面的有效性验证。”

Duggin副教授和Morgan教授表示,全球正在开发其他路径的尿路感染疫苗,但强调了多样化方法在解决尿路感染的多面性以及应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变化上的重要性。

“临床应对UTI时,疫苗预防会比治疗的效果更好。一种成功的疫苗将有助于减轻病人所经历的痛苦以及管理这些感染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