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领域研发端的持续发力与利好政策的相继发布,激发了投资者对该领域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基因治疗领域共发生了约41起融资事件,涉及企业共36家,已披露融资总金额超25亿元。其中,上半年21起,下半年20起。(备注,本文描述的基因治疗不包含CAR-T等免疫细胞疗法、小核酸药物、干细胞与再生疗法)。

▲ 2024年基因治疗领域融资事件盘点(个人整理,如有疏漏错误,欢迎补充指正)
接着,从编辑技术、递送载体、适应症等关键维度深入剖析当前获融资的基因治疗企业。
在递送载体上,也涌现出了聚焦于创新型基因递送载体药物开发的企业。赛蕴生物所研发的天然递送系统,可经过理性改造将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等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直接递送至特定细胞中。
基因治疗领域在研管线适应症的边界正不断从遗传性眼疾向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等更广泛的领域拓展。朗信生物着眼于遗传性疾病和慢性病治疗中的迫切需求,形成多管线产品开发基础。篆码生物立足于Cas12n基因编辑器,针对遗传病和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正在开发多条体内基因治疗管线。神济昌华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领域,其首款AAV基因疗法SNUG01在ALS患者中已初步展现疗效。纽伦捷生物则另辟蹊径,聚焦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致盲性眼病及难治神经系统肿瘤,利用其独特的细胞原位转分化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基因治疗候选药物。
此外,相较于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编辑在制造和运行成本、产能以及需求端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产业化和后期商业化优势。然而,体内基因编辑在工具本身及递送系统上仍面临一些核心瓶颈。引正基因凭借其在全球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底层基因编辑技术及工具,正快速布局并推进多个体内基因编辑产品线。目前,公司已发掘高效精准的数十种天然Cas核酸酶,特性异于常用Cas9,满足多样基因编辑需求。同时利用高通量筛选开发出靶向肝脏的脂质纳米粒及肝外快速起效、低残留的核糖核蛋白递送载体。
后面,我们将追踪5家获得亿元融资的Biotech企业,以洞察该领域的前沿发展动向。
神济昌华成立于2021年底,是一家专注于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生物医药企业。依托清华大学医学院贾怡昌教授团队十余年的科研积累,搭建了果蝇、小鼠等新型基因敲入动物疾病模型平台和中枢神经系统AAV筛选平台,致力于开发针对ALS、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正序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基于其自主知识产权的碱基编辑系统创建了多种精准疗法,不仅可应用于体内外,还能直接对突变基因进行修复,可应用于几乎所有遗传病。
正序生物针对遗传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布局了多条管线。首条管线CS-101是针对血红蛋白病开发的创新型基因编辑疗法,主要利用tBE在体外对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中的HBG1/2启动子区域进行精准碱基编辑,重建患者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从而实现β-血红蛋白病的彻底治愈。该管线CS-101已经进入IND临床试验阶段,多位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已经摆脱输血依赖。
康霖生物成立于2015年,以做首创(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优(Best-in-Class)创新基因药物为目标,专注于基因治疗创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针对的领域多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症、艾滋病、血友病和帕金森病等。
该公司核心疗法KL003为一款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在研药物,其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βA87Thr:Gln基因转导自体CD34+造血干细胞,以分化成可表达功能正常的成人血红蛋白的红细胞,从而达到改善贫血并最终摆脱输血依赖,有望实现“一次给药,终身治愈”。KL003细胞注射液于2024年1月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目前已经完成I期临床全部患者的入组工作。还获得了美国FDA儿科罕见病资格和孤儿药资格认定。
邦耀生物已搭建基因编辑技术、造血干细胞、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通用型细胞、增强型T细胞五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其中,基于基因编辑技术创新平台(CRISTARS®)已成功开发全球领先的双碱基编辑器和超高活性的HyCBE碱基编辑器,能实现两种碱基的高效转换,提高编辑活性及拓宽靶点范围。研究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Cell Research 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瑞风生物是中国头部的基因编辑药物创新企业,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驱动,致力于革新性药物的诞生。瑞风生物是国际上早期应用基因编辑探索遗传疾病治疗的高水平团队,在包括基因编辑工具创新、成药策略发现、新型动物模型构建、多层次药效和安全性评估等层面具备了高水平的技术积累,拥有体内和体外两大创新药物方向。
目前在遗传病、复杂疾病和肿瘤领域等皆有管线布局,其中β-地贫创新药已经取得全球领先水平的临床进展,α-地贫实现了全球首例患者治愈的突破,Usher综合征全球首创基因编辑在研药物IND申请已获中美监管部门批准。
供应链企业全方位助力基因治疗药物开发
在基因治疗领域,除了直接从事药物研发的biotech公司外,还有一批为其提供关键支持的供应链企业。这些供应链企业主要集中在CGT领域,提供从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到药物递送、安全评价等全方位的服务。其中,百林科、深研生物、恒驭生物、深圳细胞谷、楷拓生物、全和诚、赛桥生物、宜明生物、齐禾生科以上9家企业获得了亿元级别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佰炼医药专注于新型CGT药物CDO/CMO服务,并符合第三方GMP验证和病原微生物BSL-2实验室要求,可以为国内外科研院校、研究型医院、早期Biotech公司提供新型递送载体开发、新型细胞技术开发、生产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制剂开发、质量体系开发、GMP小试和中试生产外包服务。
结语
我国基因治疗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随着基因治疗领域近年来临床试验的大量开展、基因治疗药物的陆续预期获批上市、相关利好产业政策的支持,预计国内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到2025年将达到178.9亿元。
未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我国在底层基因编辑技术的自主创新和递送载体工具的突破性进展,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管线交易和商业化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地,基因编辑疗法以其高度的精准度和长效性,展现出成为罕见病领域终极治疗工具以及非罕见病长效药物的巨大潜力,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