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基因与细胞治疗盛会之一,每年呈现数千项最新研究成果。2025年ASGCT年会将于5 月 13–17 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 Ernest N. Morial 会展中心召开,预计参会人员将超过8000人。会议内容涵盖AAV 与其他病毒载体、LNP、基因编辑、CMC 合规、AI 赋能载体开发、临床试验里程碑等等多个热门领域,将为与会者提供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的机会。
本文根据ASGCT会议摘要中“AAV Preclinical & Proof‑of‑Concept Studies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部分,对基于AAV载体的治疗方法中有关神经疾病临床前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整理。
一、AAV神经疾病临床前研究七大热点
传统 AAV 疗法以“基因补偿”为主,而今年多项工作将重点放在“表达微调”。例如:
-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Dravet 综合征研究团队利用 AAV9‑AntagoNAT 靶向 SCN1A 天然反义转录本,一次给药即可长期提升 NaV1.1 表达、显著减少癫痫发作(摘要编号:303);
- 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钱恩医学院的Rett 综合征研究团队在 MECP2 载体内嵌入 miR‑132 反馈元件,构建“自调节”系统,避免过表达毒性(摘要编号:308)。
这类策略为剂量敏感或显性负效基因提供了全新治疗思路。
受体介导递送(尤其是 TfR1)成为热潮。来自美国Apertura Gene Therapy公司的结节性硬化症复合体(TSC1)相关癫痫治疗研究团队展示的 TfR1‑定向 CapX,可在静脉单次给药后实现全脑覆盖,并通过人 TfR1 KI 小鼠完成药动‑毒理评价,减少了对灵长类动物的依赖(摘要编号:305)。另有研究探索脑室内(ICV)+ 静脉(IV)联合给药,以兼顾中枢与外周器官靶向(摘要编号:303)。
来自赛诺菲的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症项目团队通过构建“可分泌型 Frataxin”并配合脑‑心双定向的新衣壳,在一次脑脊液注射后同时逆转神经和心肌病变(摘要编号:304)。“分泌‑再摄取”模式降低了剂量需求,为多系统罕见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多家团队重点研究 CpG 元件去除、启动子调控以及负反馈设计,以扩大安全窗口。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ECHS1 缺陷症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可引发运动学副作用,强调合理剂量设计的重要性(摘要编号:306)。Rett 综合征的自调节 MECP2 同样聚焦过表达风险(摘要编号:308)。
线粒体代谢病(ECHS1D)、离子通道病(Christianson 综合征)、经典神经发育病(Rett、Dravet)及 Friedreich 共济失调等罕见神经疾病已被纳入 AAV 版图,验证了 AAV‑CNS 技术的通用潜力与针对性差异化设计能力。
CRISPR 编辑大鼠配合机器视觉/机器学习 (ML) 的自动行为量化,使疗效评估更加客观、高通量(摘要编号:307)。与此同时,人 TfR1 KI 小鼠作为跨 BBB capsid 的药动‑毒理模型,获得监管层积极反馈,显示替代模型的临床转化价值(摘要编号:305)。
TSC1 相关癫痫治疗研究团队以 mTOR 下游的 p‑P70S6K 作为细胞功能 ELISA 放行指标并获 FDA 肯定,显示“病理通路生物标志物”正成为新的质量/效力评估标准,推动 CMC 与临床桥接更具针对性(摘要编号:305)。
二、趋势小结
- 跨组织精准递送与长期可调表达是 AAV CNS 管线突破点;
- 受体介导的药物递送 与 AI辅助衣壳设计正大幅降低有效剂量、提升安全性;
- 分泌型/跨细胞补偿策略解决多系统病理,自调节载体聚焦剂量敏感基因;
- 替代动物模型 + 数字化 read‑out 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临床预测性;
- 功能‑通路生物标志物或将成为未来放行与药效评价新标准。
三、派真生物的基因治疗CRO&CTDMO平台
1.piVector 在线设计:快速完成 mini‑promoter、miRNA‑OFF、自调节元件等 CNS定制载体构建;
2.NHP级AAV:高质量大动物实验专用AAV载体;精确检测病毒滴度,基因组完整性、空壳率、内毒素和化学残留,确保研究数据可靠、可重复。
3.π‑Alpha293 高产平台:提供高滴度、低空壳的 AAV 制备,满足 CNS 适应症对低剂量高效递送的需求;
4.美国休斯顿 GMP 设施:符合 FDA 审计要求,支持IND级临床生产;
5.全流程服务:从研究级到 GMP 包装、药学研究到 CMC 咨询,护航神经疾病项目加速进入临床。
关注 派真生物PackGene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 ASGCT 一手资讯与 AAV CNS 解决方案。如需获取文中提到的摘要,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