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广泛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针对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AAV血清型,以确保高效的基因递送和表达。不同的AAV血清型对视网膜的不同细胞类型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以下是几种常用于靶向视网膜细胞的AAV血清型:

1. AAV2

特点:经典的视网膜靶向AAV血清型,具有较高的神经元亲和力。

应用:已在多种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使用,如RPE65基因突变相关的莱伯先天性黑蒙(LCA)。

细胞靶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光感受器细胞。

2. AAV8

特点:高效感染视网膜外层细胞,特别是光感受器细胞。

应用: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P)、先天性失明等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

细胞靶向性:主要感染光感受器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3. AAV9

特点:具备较好的视网膜渗透性,可以感染多个视网膜细胞类型,并具有较强的神经系统传播能力。

应用:适用于全视网膜范围内的基因递送,可用于治疗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P)、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等疾病。

细胞靶向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5. AAV2/5(AAV5)

特点: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有较好的亲和力,但感染效率较AAV2、AAV8低。

应用:用于RPE相关疾病的基因递送,如色素性视网膜炎(RP)。

细胞靶向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光感受器细胞。

6. AAV2/6(AAV6)

特点:兼具AAV2和AAV1的特性,具备更好的组织穿透能力。

应用:研究用于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但应用较少。

细胞靶向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光感受器细胞。

7. AAV2/Anc80

特点:一种新型AAV变体,能更有效地感染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应用:潜在的视网膜基因治疗工具,较传统血清型具有更高的感染效率。

细胞靶向性: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

如果你在开发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AAV血清型至关重要,具体选择可以根据目标细胞、递送方式(玻璃体注射或视网膜下注射)以及基因载荷需求来决定。